返回首页

敦煌的地名由来?

245 2023-12-12 03:24 admin

一、敦煌的地名由来?

1、“敦煌”名字的由来:“敦煌”一词的由来应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译。学术界也是莫衷一是,有匈奴语音译、吐火罗的音译、羌语的音译等多种说法。现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敦煌”为少数民族语词的音译。

2、“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3、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二、敦煌地名的来历?

敦煌一词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东汉应劭注曰:敦,大也;煌, 盛也。这个注释非常符合历代帝王好大喜功的心理愿望,不论封建王朝经过多少次更迭,许多地名改过多少次,而这个地名却几乎没有变过。它的注释似乎也揣摩透了汉武帝的心理状态。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时,武威、张掖、酒泉的命名都有涵意,独敦煌用原名。

三、敦煌地名歇后语?

芝麻大的灯笼--难糊(敦煌地名"南湖") 骆驼跌的井里咧--难抬(敦煌地名"南台") 三斤面的锅盔--至厚不薄。

四、敦煌的地名的由来?

敦煌,匈奴语中繁华和盛大的城市。敦煌,从字面意思解释,认为“敦”意为“大”,“煌”意为“盛”。汉朝人选择“敦煌”两字,不仅仅是音译,也是意译。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敦煌地名是三危山。敦煌称为正式的地名是在汉武帝时,许多学者认为敦煌一词是当地土著的音译,有匈奴语、吐火罗语、羌语音、希腊等多种说法。所以目前来说尚无定论。

五、乌海地名志?

乌海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北隔甘德尔山与鄂尔多斯搭界,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下辖3区、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6.11万人。

乌海市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优质焦煤、煤系高岭土、石灰岩、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好、易开采、相对集中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合葡萄种植,有“葡萄之乡”的美称。

2020年,乌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14亿元,比2019年增长2.9%。

六、敦煌王志军案?

是指2016年发生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一起重大走私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6亿人民币。刑事指控包括走私、内幕交易、非法持有枪支、贿赂、洗钱等多项罪行。2018年3月21日,王志军被判有期徒刑15年,同时被处罚金3亿元。财产也被追缴。在王志军之后,涉案的多名公职人员也相应被追究责任。 这起案件涉及到了高额的非法获利和多个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正义和公序良俗。对于类似的非法行为,应依法从严处理,既维护法律尊严,也保障公民的权益。同时,也需要深入探究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社会问题,加强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和治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七、白城地名志观音号由来?

应该是“官银号”。这个名称应该是中国实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官银号很快发展成为实业发展服务的现代金融机构,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官银号由此成为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八、英雄志什么时候去敦煌拍?

具体时间待定

英雄志在北京横店和敦煌拍的,拍摄时长约150天。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英雄志》,演员阵容庞大,由杨文军导演执导,演员有成毅,李一桐,郑业成,王千源等。

九、地名志编纂有何重要意义?

地名志作为最重要的地名工具书,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地名信息,承载着厚重的地名文化记忆。

地名志承担着记录历史沿革,既包括消失地名、新增地名,地名的称谓演变和文化内涵,也涉及与地名相关的建筑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等,是对地名变化的准确记述与丰富。

按照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地名志、地名词典、地名故事编纂工作,是服务社会民生的客观需要、规范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传承与保护地名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地名普查成效的关键环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山东烟台莱州历史地名志?

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古为莱夷地。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莱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为莱州,为莱州地名之始。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晋为东莱国治。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民国初年废莱州府设掖县。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