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陕西陇东民歌有哪些?

181 2023-12-13 17:52 admin

一、陕西陇东民歌有哪些?

陇东民歌是流传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也称庆阳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陇东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军民大生产》等曲目,使陇东民歌唱红了全中国,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明清时期民歌与小曲有什么特点?

从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亡,历经543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时期。而随着封建王朝的一同衰落的,则是曾经开创过辉煌的礼乐制度和宫廷音乐;同时,在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却变得更多姿多彩。

明清时期,传统音乐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和器乐五大类均已经发展成熟,呈现出自身特有的体系,而这也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城市的扩展,城市发展,适于市民生活的戏曲、说唱艺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民歌也呈现出更多民间生活困苦、对礼教的反抗的真实样貌。文人越来越多的参与进入了民间的演艺活动中,促进了戏曲、说唱、民歌的兴旺。而琵琶则逐渐取代了古琴的地位,发展出了民间器乐的新高峰。

1840年,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来自西方和本国封建王朝的双重压迫。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的音乐理论、乐器、技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也成为中国新音乐下一阶段成长的启蒙。

而我们今天的新篇章,不妨从“民歌”开始。虽然我们此前从未有过这种正式的名称类别,但其实一直在介绍他们,并且它也是伴随了华夏文明和炎黄子孙们时间最为长久、也最亲密的音乐形式。因为他们从劳动人民中诞生,也随着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广为流传,不仅仅是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写照,也是一个地方民风、文化样貌的最好范本。而明、清朝从年代来看离我们今天更近,流传下来的民间小曲也更多。

自明代中叶起,中国民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民间的音乐活动发展更加广泛而迅速。根据从明清两代出版的歌词及和曲谱集统计,明代的民歌、小曲歌词流传至今的约有千首左右,清代也有将近两千单曲和套曲。郑振铎先生曾在各地搜集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日机轰炸时全部毁于一旦。但这些流传下来的记录,与明清时期原有的名额相比,仍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一时期的民歌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极具地方特色。如江南吴地的“山歌“”棹歌“,北京郊区的”插秧歌“”桔槔歌(桔槔既灌溉之意)“,四川邛州的”秧歌“,湖南衡山的”采茶歌“,广东潮州的”秧歌“,南雄、长乐等地的”踏月歌“、广西壮族的”浪花歌“、侗族的”琵琶歌“等,或婉转悠然,或洒脱雄壮,或高亢嘹亮,以当地的方言唱来,唱尽了地方风情和世俗特色,极具艺术价值。例如在表演形式上明代四川邛州的“秧歌”在歌唱时,就由一人敲击一个以木为框两面蒙皮、泥涂鼓面的大鼓伴奏,其实它就是至今仍在四川流行的耨秧歌的前身。明代侗族的琵琶歌在歌唱时则弹二弦的琵琶伴奏。江南的棹歌是一种一人领唱一句众人帮唱一声的形式。而吴地的山歌,一般曲式上总由四句组成,如《月上》,所以又叫四句头山歌。这些民歌大多数短小精悍,同时也不受格律的束缚,要勇于突破词牌的框架,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所以更加丰富自由。

民歌在发展中也有了一些大型的曲式,如明代吴地的长山歌就是把四句头山歌从中间拆开,分成二句的前段与二句的后段,中间插入一个小曲。有时还可以在小曲的前面或前后加上说白;或者在山歌的前后段间插入说白,然后在山歌后段的后面接一个小曲,这种长山歌其实已经是艺术化的民歌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增加插在前后段间小曲的数目,并说唱一个简短的故事,例如在冯梦龙编的《山歌》一书中,最多曾用到《猫儿坠》、《桂枝香》、《驻云飞》、《懒画眉》、《皂罗袍》、《香柳娘》等六曲。可见这种长山歌已有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倾向了。

明清时期的这些民歌小调,内容丰富而范围广大,不仅仅有风土民情,男女爱情,也有很多尖锐的、反应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如水浒传中存留下来的《赤日炎炎》,山东栖霞民歌《于七抗清十二月》,安徽歌谣《凤阳花鼓》等等。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同时,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渴求也在其中强烈的反映出来。而这些尖锐的反抗意识也曾经为统治者极力镇压,清代的律典中的《刑律杂犯》就规定“凡有狂妄之徒,因事造言,捏成歌曲,沿街唱和,以及鄙俚亵慢之词刊刻传播者,内外各地方宫及时察拏”。但是,正如民间疾苦和反抗意识并不会因镇压而消失,这些民歌也在大江南北更加广泛的流传开来。

历来总会有大量文人醉心于收集整理各地民歌,并且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和理念进行修改创作。明清时期的各种小曲小调盛行,也会有些作品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就曾编《挂枝儿》和《山歌》,清代李调元集解《粤风》,华文彬编《借云馆小唱》等,收集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民歌资料。冯梦龙编的《挂枝儿》共收录435首作品,在现存于世的民间小调小曲集中是仅见的专集,也是明代民间时调小曲仅存的一部巨制。清代先后刊印的民歌更加丰富,不过除了极少量留下的曲谱外,绝大多数仅仅记录了歌词。

这些短小的作品在民间的发展中,也逐渐拓展出现了自己的进一步的演出形式,也就是“小曲”,相对于戏曲而言,它们虽然表现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仍然算得上五脏俱全——它们会有变体、分开、重叠或者多曲连成的一套,会增加过门、帮腔或念白。在伴奏乐器上,南方多用琵琶、弦子、月琴和檀板,而北方则常用三弦、八角鼓、坠琴、四胡、轧筝等。南方以各种唱腔而闻名,“四大声腔”其中有三种皆从江南地区而来;北调则以伴奏见长,偏好不随腔演奏,而是运用对位形式,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丰富曲调的色彩,这也是成语“南腔北调”最初的由来。

现存明代小曲的实例,以万历间通俗类书《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与朱载堉《灵星小舞谱》所载《耍孩儿》、《苏州歌》、《豆叶黄》等曲最为可靠。其中《耍孩儿》嘉靖前曾盛唱于汴梁(开封)(明沈宠绥《万历野获编》),《苏州歌》主要流行于金陵、福建一带。从曲调来看,前者情绪欢快热烈,后者哀婉深沉,但都简洁朴素,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既与宋词大异其趣,又与清代小曲的华丽繁簇有所不同。从这两个实例似乎可以看到一代乐风转变之一斑。

明清时代的小曲和民歌一样,有不少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没能保存下来,但是也有一些被偶然留存下来的,例如清·华广生编的《白雪遗音》里的《剪靛花》“不认的粮船”就是抓住了当时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事物形象——粮船,表现了人民对于封建剥削的憎恨。又如《山门六喜》则通过《水滁》里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把鲁智深的反抗性格作了充分的揭示。再如清初蒲松龄用淄川小曲作的长篇说唱《磨难曲》,就是以《聊斋》里张鸿渐的故事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赞扬了农民起义的英雄及其事迹。

明清时代各地的小曲在艺术上也各有不同的成就,不过总的说来,它们都善于利用有限的材料,采用移位、调性变化(调与调式)等多种旋律发展的手法,塑造准确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这些作品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面折射镜,映照出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民歌是来自底层文化的无意义的集体创作,而正是这种无意识和强大的群众基础,才赋予了民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并一直流传至今。

还想了解更多唱片资讯、音乐历史的朋友,可以前往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

音乐漫谈73 | 中国古代音乐最后的辉煌篇章1:明清的民歌时调

热点问题:

2021年有哪十张华语的实体专辑是真正值得聆听的?

欢迎大家去回答、围观、评论!

2021年有哪十张华语的实体专辑是真正值得聆听的?78 关注 · 47 回答问题78 关注 · 47 回答问题78 关注 · 47 回答问题79 关注 · 47 回答问题79 关注 · 47 回答问题80 关注 · 47 回答问题80 关注 · 47 回答问题80 关注 · 47 回答问题80 关注 · 47 回答问题81 关注 · 48 回答问题81 关注 · 48 回答问题86 关注 · 49 回答问题86 关注 · 49 回答问题86 关注 · 48 回答问题

专注音乐作品讨论的圈子【唱片俱乐部】现已开通,欢迎广大乐友们前来茶聚:

唱片俱乐部 - 知乎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www.zhihu.com/club/1258813616527872000

三、乡间的小曲是民歌吗?

乡间的小曲属于民间小调,一般形不成民歌。

四、产生于陇东地区的三首民歌是什么?

陇东民歌是流传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也称庆阳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陇东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军民大生产》等曲目,使陇东民歌唱红了全中国,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