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岁既晏的晏?

来源:www.jobdf.com  时间:2023-10-21 00:38   点击:2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岁既晏的晏?

晏:晚年,年老。这句话的意思是: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出处:楚国 屈原《九歌.山鬼》

二、关于晏晏的诗句?

先秦佚名的《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笑晏晏的意思?

笑晏晏意思是:说说笑笑,和柔温顺。出处:出自《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喜笑颜开

读音:xǐ xiào yán kāi

表达意思: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四、如何评价晏殊?

在宋代文人中,晏殊的人生、亦或说是他的仕途,要比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幸运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晏殊仕途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澜,而且他14岁就进入了士大夫这一阶层,他的仕宦生涯将近五十年。多少书生学子们寒窗苦读,熬白了头发,甚至有的学子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拿不到科举入仕的入场券。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晏殊确实是幸运的

(晏殊绘像)

晏殊自小聪明,7岁就能写文章,被目为神童。他13岁那年,当时的工部侍郎李虚已非常欣赏晏殊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第二年,14岁的晏殊由工部尚书张知白举荐,得以目睹天颜,由宋真宗亲自面试。就此,晏殊得以步入青云。

晏殊的成长经历

晏殊出生在大宋抚州临川,也就是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其实晏殊并不是出生在一个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晏固只是县城里的一名小吏。

虽然父亲是一名小吏,但是他读过很多书,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晏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晏殊绘像)

晏殊小时候就很聪明,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晏殊很早就开始接触文字,童年的晏殊浸染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的时候,晏殊就开始尝试写作,写出的文章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这样晏殊的名声就传出去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看晏殊的文章,他们还给晏殊送上一个“神童”的外号,这是当时文化圈对晏殊写作能力的认可

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晏殊很勤奋,这得益于家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父亲的谆谆教诲

晏殊的成功,当然有别人从中相助的因素,但也是自身才华的外在表现,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但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

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孩童,李虚已又怎么会看得上家世寒微的他?就算推举到皇帝驾前,当时一起接受皇帝面试的也不仅仅是晏殊这一个“神童”,他又怎么能脱颖而出,深受皇帝的垂青呢?

14岁的晏殊,面对皇帝,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稳老练,他和几千名进士一起参加“殿试”,面对由皇帝亲自监考的大场面,面对年龄比他大、阅历比他丰富的其他考生,晏殊表现的从容自若,丝毫没有怯场。

《宋史》记载:“殊(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宋真宗大喜之下,赐晏殊“同进士出身”。这一个殊荣和其他科举进士一样,所以晏殊拥有了一张含金量很高的仕途入场券。

进入仕途的晏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他的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智慧和眼界,这也是他在仕途上成功的关键。

如果还有一点,就是晏殊自身的性格。他少年老成,深谙仕途之道,所以皇帝很放心地让他陪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读书。然而,走到这一步,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时在东官陪太子读书的并非晏殊一人,还有一个来自福建的神童蔡伯俙。太子年幼顽皮,晏殊每每苦口婆心地规劝,而蔡伯俙却擅长献媚,事事附和太子。宫里的门槛很高,太子年幼个矮,迈起来非常费力,蔡伯俙就主动趴在地上,用后背给他垫脚。

(宋真宗绘像)

又有一次,宋真宗查考太子的文章,太子要晏殊代做,晏殊推辞不允,蔡伯俙却抢着替太子代写文章。

后来太子继位,就是宋仁宗。仁宗皇帝对晏殊倍加重用, 却打发蔡伯俙去当地方官。蔡伯俙不服,诘问仁宗,仁宗道:“当时朕年幼,不分良莠,现在觉得治国一定要用正直可靠的人。”蔡伯俙听了,羞惭满面,无言以对。

从这一件事情上也可见,晏殊能一直仕途得意,也绝非偶然,他不谄不佞,忠实可靠,这是他最出色的个人品质,也正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氛围。

所以无论是宋真宗还是宋仁宗,都很喜欢和信任他。

宋真宗对晏殊十分看重,有时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就写一个小纸条派人送给晏殊进行咨询,晏殊每次回复时,都把宋真宗原稿和答奏的纸张粘在一起,以示绝无外泄遗漏之虞。这样的谨慎干练,皇帝岂有不喜欢的道理?

(影视剧中的晏殊形象)

生活与工作中的晏殊

晏殊一生,没有太大的波折,其间虽然也有过几次贬谪,但都不是那种“伤筋动骨”的大挫折。晏殊历任朝中要员,就算到地方上去做官,也是靠近都城的大郡,没有远离过京师。

有一次,晏殊被外派到陈留去当官,送行的酒席上,歌女演唱的歌词中有“千里伤行客”一句,晏殊听后勃然大怒,愤然呵斥道:“我平生做官,没有远离过京师五百里以外的地方,什么‘千里伤行客’,说谁是‘千里伤行客’啊?”

(晏殊绘像)

所以,晏殊的诗词之中,少有浮沉难定、世路艰难的沧桑,罕见关河冷落、乡关何处的凄凉。晏殊喜欢宴饮,每有客人来,热情好客的晏殊总是盛情招待客人,歌舞宴席成了最具娱乐与休闲的生活方式,他也总是第一个进入到筵席歌舞的节奏中去。

南宋词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饮宴,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

筵席上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之际,晏殊家的歌女就出来唱词演唱了。而等歌女们一曲唱罢,也就轮到了晏殊表演的时刻了,他让人取来纸笔填词。

正如他所说“一曲新词酒一杯”,等新词填好,然后交给歌女,让她们按谱演唱,所以晏殊的词大部分都是在酒宴间的遣兴娱乐之作。

晏殊是位温和娴雅的文士,徘徊踟蹰于小园香径之中,感叹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伤春惜春的情境而慨叹

但晏殊的性格与《珠玉词》的风格却又有所不同。晏殊的脾气其实并不好。前面说过的一个歌女因为随口一句“千里伤行客”,就让他大发雷霆。而且晏殊被罢去宰相的职位,就是因为乱发脾气惹的祸。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意图)

有一次他跟随宋仁宗去“玉清昭应宫”时,晏殊突然发现自己的笏板居然没有带,如此重要的典仪上,没有笏板怎么行?

晏殊急得头上直冒汗,当那个丢三落四的仆人气喘吁吁地送来笏板时,晏殊抡起笏板就是一个嘴巴,打得那个仆人牙都掉了几颗。就因为这事,马上有大臣弹劾晏殊,罢了他的宰相之职

晏殊虽是宰相,但打了身份比他低的仆人,竟然也获罪削职。其实并非如此,大臣是这样告状的:“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弹劾晏殊的这段话大意是说,晏殊乃朝廷重臣、百官的榜样,这样暴躁是有失体统的事情。前朝(宋太宗时)有个叫陈恕的大臣,在办公场所用棍子打下人,当场革职,所以对晏殊也要治罪,以免大家议论,心中不平。

原来晏殊被免去宰相是出于维护朝廷的礼仪的需要,晏殊要是在自己家里,就算把仆人惩戒没有什么事,或者不是晏殊自己动手,让别人惩戒也没事。晏殊就因为这件事,被罢去了宰相,去了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上任。

不过,晏殊这次贬谪,为时不长,不久又回到京师,重新担任宰相。晚年的晏殊,虽不再担任宰相,但皇帝特意照顾,仍赐其宰相待遇随从、仪仗的排场上也一如既往。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意图)

晏殊最后病死于京城。晏殊病重期间,宋仁宗打算亲自前去看望,但晏殊多年为相,熟知内情,知道皇帝看望病危大臣时,往往随驾携带纸钱等祭品。

因为多数情况下,不是病情特别严重,哪里能随便惊动皇帝?皇帝来探望时,病重大臣往往就咽气了。皇帝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再重新准备祭品来吊一次丧?所以就形成了这个惯例。晏殊觉得这事很晦气,所以就谢绝了皇帝的探望。然而,65岁的晏殊还是没有再从床上下来,就此溘然长逝。

(宋仁宗绘像)

晏殊多年身居要位,门生遍布朝堂,尽是北宋的栋梁之才、股肱之臣,其中有著名的“一韩一范”,“范”指的就是范仲淹,范仲淹是百代名臣,“韩”指的就是韩琦,韩琦是三朝宰相。

此外, 还有欧阳修、宋祁、富弼、王安石等,都出自其门下。也难怪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才有资格骄傲地说:“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

晏殊生前富贵、死后哀荣。宋仁宗亲自祭奠,谥其号为“元献”。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珠玉词》词风温润娴雅,字字珠玑

北宋文人吴处厚著有《青箱杂记》一书,书中多记载五代至宋初文化界的人文故事,朝野杂事、诗话及掌故,《青箱杂记》中对晏殊曾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描写: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从同时代文人对晏殊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晏殊的词是有另一种富贵优游的境界的。所以,如果想品味富贵娴雅的格调,领略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气质,晏殊的词是不二之选

晏殊的词具有端庄、矜持、清雅的风格。其实从源流上来说,晏殊的词还是属于《花间》一脉,并没有脱离五代至宋初花间词的意象。

但不用说比柳永,就算和花间词的代表人物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词相比,晏殊的词作格调也是超出花间词人的。

晏殊的词中,描摹女子情态的并不很多,他虽然也有“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这样读来让人感到情思婉转的句子,但都写得十分纯净。

而且,晏殊的词作体裁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闺情词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清幽娴雅,“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淡淡感伤,才是晏殊歌词的主旋律

(晏殊“小园香径独徘徊”·词意图)

晏殊的词,字字婉丽优雅,确实是如珠似玉。不说“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风雨又伤春”这一类最家喻户晓的好词,就是“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之类的句子,也足够人们在阅读时,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晏殊的词,美丽优雅,伴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气度,在晏殊词中体现得最为完满。晏殊词中的忧伤,就像一位非常高贵有涵养的女子,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并不嚎叫哭骂,她只是眉间蹙,珠泪盈盈,此情此态,最令人感到惬意而舒适。

晏殊一生衣食无忧、官高权重,应该说没有多少别的烦恼。然而“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晏殊也留不住这似水的流年,他的美好时光、流金岁月在一天天无情地消逝

因此,晏殊在歌词里一次又一次地流露出伤感的情愫,如《清平乐》中的“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破阵子》中的“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采桑子中的“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他也借助歌词,一次次的沉思默想,一次次的感悟,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日常化中的人生

晏殊词中,类似这样的纠结萦绕其中,千丝百缠。有限的年岁,消磨于无限的光阴中,不可挽留。这是人世间无法破解的最大难题。

一直到今天,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着前人难以想象的快捷与便利,但每逢“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的时节,每遇“余花落尽青苔院”的光景,我们也会有像晏殊一样的感慨,一样的无奈。

五、晏相公是晏几道吗?

晏相公不是晏几道,晏相公是晏殊,晏殊做过宋朝宰相,被人称为晏相公,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不是晏相公。

晏几道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北宋词人。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个儿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做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六、晏晏谈笑什么意思?

意思是柔和地说笑。

1.和悦貌。《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 传:“晏晏,和柔也。”《后汉书·何敞传》:“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明公履晏晏之纯德,君臣相合,天下翕然。”《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谈笑晏晏地装做把他们送去外地游历。”2.盛貌。《楚辞·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王逸 注:“晏晏,盛貌。”

七、晏殊和谁并称二晏?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是中国历史上少数著名的父子文学家。晏几道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

八、言笑晏晏的典故?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后因以“言笑晏晏”用为形容神态和颜悦色的典故。

唐.任蕃《从梦游录.独孤遐叔》:“复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晏晏。”

主谓 晏晏,和悦的样子。形容谈笑自如、和悦。语出《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唐·任蕃《梦游录·独孤遐叔》:“复有公子女郎共数十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晏晏。”△多用于描写人的神态。→谈笑风生 ↔不苟言笑

词语分解

言笑的解释 说笑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详细解释.谈笑,说说笑笑。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举目言笑,谁与为欢?”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萧乾 《万里赶羊》

晏晏的解释 .和悦貌。《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毛 传:“晏晏,和柔也。”《后汉书·何敞传》:“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

九、晏殊和晏几道的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大晏:晏殊

小晏:晏几道

一、相似之处:保守雅致

在词体观念的保守这一点上,父子二人一脉相承,不愿意突破既有的词体观念,不愿意突破内心的藩篱去尝试革新。

大晏的保守主要在于认为词为小道,不肯承认调是一种文体。他的这种情感与观念的矛盾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就是词庄,诗庄词媚是诗和词的风格差异,可是宴殊在填词的时候还端着架子,或者说节制自己的情感,所以说他的词作是端庄典雅的,看起来就有几分像诗。

小晏心中的词体地位比大晏有所提升,但小晏的保守表现在他执着于令词,喜欢填写旧调。慢词比令词晚出,体式上慢词长令词短,在表现手法上慢词铺叙衔展,而令词是勾勒提炼。小晏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他在怀旧中寄托了对于过往繁华、人情美好的春恋。

大小晏的保守来源于他们共同的审美取向崇尚典雅,风格上令词更接近诗,而慢词更接近戏曲,所以令词往往显得更典雅,而这也是小晏选择令词的一个原因。而无论是节制情感还是任情任性,大小晏的词在文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雅致,往往寓以诗人句法。

二、不同之处

1.晏殊与晏几道的词一收一放、一庄一媚,风格迥异。

由于大晏是西昆体的后期诗人,他的诗风是比较柔婉的,所以他的诗像词,词却又像诗,大晏词是娴雅有情思,情中带着理性。而小晏词,堪称人生自是有情痴,无理而有情。大晏那首著名的《浣溪沙》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后是“小园香径独徘衡”,表现了抒情的节制和理性的思素。而小晏的代表作之一《鸥鸪天》 则是“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借助词的空间恣意地驰骋心灵。

2.晏几道对晏殊词的超越

(1)感情更为真挚。

①晏几道将晏殊词中淡淡的闲愁变为深沉的哀怨。晏殊《浣溪沙》和《晏几道玉楼春》相比,同是伤春之词,大晏是诗酒雍容,恨无返日,作理智思考,将伤春之情淡化,而小晏则是恨东风对话和惜花人的无情。

②描写对象变泛指为专指,更有真情实感。大晏词中无一真实姓名,皆为泛指,而小晏词中常有“莲”“红”“云”等,都是他熟悉的少女之名,使词更有真情实感。

③抑欲自求解脱而愈见情深。大晏重理性,虽有闲愁,能自求解脱,小晏则欲解脱而未能。

(2)个性更为鲜明。

①破客体规范,更重主题性情。北宋之词,主体精神不投入,或投入不突出,大晏亦是如此,但稍有突破,如《清平乐》《木兰花》。而小晏的许多狂篇醉句,把自己的郁结的感情全部倾注其中,足以动摇人心,体现了鲜明的主题精神,如《鹧鸪天》。

②客体形象更完整独特。大晏常用比兴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刻画人物的一个片段,如《渔家傲》《破阵子》。小晏虽也是如此,但善用赋体写小令,笔墨更集中,笔触更细腻,形象更完整,个性更鲜明,如《木兰花》。

③客体形象和主体情感更交融。二晏都多写歌妓,大晏连寿词也侧重写艺妓的歌舞呈欢,足见他是把艺妓和歌曲都看成是娱乐的工具。他对她们虽不乏同情和怜爱之心,但不深刻。

(3)寄托更为自觉。

①偶有寄托发展为自觉的寄托。词至晏殊之时,尚被视为小道、诗余,非如诗文之为”经国之大业” , 故作者尚无意于寄托,大晏亦未必有意为之。而小晏已领悟到词应有寄托,他在序自己词为“感物之情”“叙其所怀”,当即托物寓意,这是自觉的。

②政治性的寄托。大晏经常出入宫殿,却未有此托意深远婉讽现实之作。他甚至还有直陈时事的,如《诉衷情》。统观小晏《小山词》身世之感为多,系心君国之作也有一些,有的还较明显,似尚未引起评论鉴赏家的注意,如《少年游》。

③个人身世的寄托。小晏的《蝶恋花》以凌波女比秋莲,实是以秋莲拟歌妓小莲,其自身之不幸遭遇亦暗寓其中。

(4)语言运用更多变化。

①化用前人诗句更为精妙。 小晏化用大晏的词句,《玉楼春》:“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便是化用其父的《鹊踏枝》的“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但大晏旷达,只是说春怨应该一醉了之。小晏则说连落花的时间也太短,醉不到几次,忧思更深,笔致更曲。

②句法更多样。小晏专力为词 ,数量比大晏多,题材却同是狭窄的,仍沿晚唐五代余绪。为了 避免雷同,便务出新意,尤多从表现艺术上下功夫。句法便更为多样化。

③文辞丽与浅淡兼善。大、小晏皆有清疏名句,而大晏浅近和平淡之作较少,小晏则较多,有的全篇都是白话,如《菩萨蛮》。

(5)最后还应说明:小晏在继承大晏的基础上虽有超越,也有所不及。他感情专注,写的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人真事,不像大晏不落实处,重理性思考。

十、如何带律师助理?

刚刚考取律师资格的年轻人。到了一个律师事务所里面,刚开始要做助理。要想带好助理。其实就是师徒关系。师傅要让助理关注新颁布的或者是废止的法律。然后带着助理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理案件。手把手让他复印卷内重要的材料,给他讲解提取证据。

律师最精彩的地方是在法庭辩论。要让助理事先模拟一下。师傅给他点评。这样进步就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陈莉萍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