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

来源:www.jobdf.com  时间:2023-08-15 15:06   点击:1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

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和湿度控制标准。保持设备运行的理想温度和湿度范围,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率。

2. 电源标准。在电力质量、电源稳定性、电压等方面,保证设备得到稳定可靠的供电。特别是在电力稳压、跌落、波动、间断等方面达到完美的保护管理。

3. 光线控制标准。保证设备不受光影干扰,避免直射日光、以及高强度的电子灯光对设备的影响。

4. 空气净化标准。设置空气过滤、换气等设施,保证设备周围的环境能达到较高的空气质量。

5. 防雷标准。为设备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保障设备及其电源不受雷电影响而引起损坏。

6. 机房环境管理标准。通过灰尘、静电、过渡电压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保持设备处于较理想的工作环境。

7. 设备封闭管理标准。对云计算、服务器等设备实行严格的物理封闭管理,以防止信息泄露和外界攻击,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设备环境管理是数据中心管理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环境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

1.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是广泛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环境问题需要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来解决。

 2.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污染预防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污染预防。

  3.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建立监测和监督机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导企业建立起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4.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持续改进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农业环境管理的特点?

农业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具有综合性特点,是综合的环境治理和管理!将农业产业和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和安排,使两者和谐统一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环境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环境管理的主题?

环保主题节日如下: 2月 2日为国际湿地日 ;3月 12日为中国植树节 ;3月 22日为世界水日 ;3月 23日为世界气象日 ;4月 22日为世界地球日 ;5月 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曰 ;5月 31日为世界无烟日 ;6月 5日为世界环境曰 ;6月 17日世界荒漠化日 ;9月 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月 4日为世界动物日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五、环境管理与评价的区别?

一、意义不同

1、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环境质量现状定量判定和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控制环境污染、制定环境规划、促进国土整治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质量评价:建立在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其功能包括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内容不同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项目建成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损害,防止这些影响和损害的对策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环境质量评价:比较全面的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六、环境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中文名称:环境管理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management定义1: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施既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的措施的总称。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由于环境管理的内容涉及土壤、水、大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环境管理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环境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1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七、作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发现有百万千瓦级骨干电厂的电气检修班组工具房内有便携型工作接地线,并在一处升压站内查到检修人员在线路侧私挂一付接地线以防线路感应电,在检修工作票中未注明。在某大型水电厂内也发现升压站内检查时检修人员私挂接地线以防感应触电。这种在工作票的应挂接地线栏不注明的做法,极易导致带地线合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这一情况主要发生在发电厂。

  (2) 许多单位在检测声光式验电器时未做验电器的起动电压试验,建议严格按国电公司新颁《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的要求测试,其起动电压应在0.15~0.4倍额定电压之间方合格。

  (3) 有几个厂、局错误地将Ⅱ类电动工具(有回符号)的双芯电源线改成三芯,由于Ⅱ类工具外壳是塑料的,地线根本无法接。此外,有几个供电局对电动工具试验周期抄录GB3787-9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中的试验周期1年,而电业安规明确应半年测试1次。在安全性评价中,发现供电局大楼维修班组的电气、绝缘工器具超期未测现象十分普遍,一定要注意堵塞这一漏洞,防止"灯下黑"的现象发生。

  (4) 经检查发现有些电厂和供电局使用的220 V临时用电拖线盘的双层绝缘橡皮电缆为双芯线,而拖线盘上的电源插头和插座均为三眼插座,万一使用Ⅰ类电动工具,外壳带电时,极易发生触电事故,表明采购时买了伪劣产品,而使用班组也不检查,建议对购入的拖线盘导线的芯数及截面均应检查。

  (5) 有些单位的漏电保安器动作电流值偏大,更有甚者,动作时间有的为<0.3 s,建议检修电源箱采用动作电流≤30 mA,动作时间<0.1 s的漏电保护器,要接功率大的电动工器具的电源箱,可采用动作电流≤60 mA。

八、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

公司管理中的三个主体:

1.、企业环境管理思想。所谓“环境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理念;

2、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思想。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理人、顾客、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实体;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对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商业流程的集成管理,以提供给客户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产品是从最初的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的,资金反方向流动,信息则双向流动。

九、环境管理分为哪些?

        环境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管理的概念与内涵认识日益深化。“环境管理”概念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研讨会上首次被正式提出,此次会议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②要进行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

  1975年休埃尔在其《环境管理》一书中对环境管理做了专门阐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质量的人为活动)施加影响”。他特别说明,所谓“施加影响”是指“多人协同的活动,以求创造一种美学上会令人愉快、经济上可以生存发展、身体上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所作出的自觉的、系统的努力。”我国学者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一书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达到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阐述,环境管理的含义主要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

  (2)运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人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

  (4)环境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人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十、环境管理物质的目的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且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于人们自然观上的错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思想观念上的扭曲,进而导致人类社会行为的失当,最终使自然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

也就是说,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

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基于这种思考,人们认识到必须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这就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说,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及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并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具体来说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