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郭元荣的后续报道

300 2023-10-31 13:53 admin

郭元荣出院 家人感谢发帖人

2011年1月4日,郭元荣的弟弟告诉记者,帖子出来后,竹溪县当地官员找家属谈判,同意放人。4日早上,郭元荣已经出院,精神和身体状况都比较好,出院后看望过父母。

郭的弟弟称,哥哥因为举报领导被送精神病院。“进去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找医院要人,医院说要警方同意,去找警方,每次都不了了之。”

他还说,当初并不知道发帖救人一事,也不知道谁发的帖子。不过,他与家人都认为发帖人是好心人,目的是解救郭元荣,非常感谢。“没有他们,我哥现在可能还在里面。”

郭的弟弟承认,帖子中郭元荣女儿是虚构的。

是否欺骗传谣争论不一

此事策划者彭宝泉告诉记者,他在被送精神病院后曾见过郭元荣,随后便想方设法营救。在发帖多日无效后,为了增加卖点吸引媒体关注,他们想出女儿卖身救父的方法。未出意外,此帖很快受到关注,亦有媒体记者跟进采访调查。在媒体的舆论压力面前,精神病院释放了郭元荣。

十堰市宣传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此事是由彭宝泉等人,虚构郭元荣女儿卖身救父,诱导媒体和网民关注,从而把事情搞大,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过,彭宝泉否认此举属欺骗和散布谣言。

精神病院遇见郭元荣

新京报:你们第一次见郭元荣是什么时候?

彭宝泉:是2010年4月11日,我因拍上访照片被送进十堰市精神病院的第2天。(本报曾做报道)

新京报:你们说话了没有?

彭宝泉:当时,我跟另一个人一起被关在一间病房里,郭元荣主动过来打招呼。他认识跟我一起进去的人。

新京报:郭当时说了什么?

彭宝泉:他问那个人册毕最近怎么样,还聊了些生活上的事,具体记不清了。他不认识我,我就在边上听,开始感觉很奇怪,后来觉得他言谈简洁、有逻辑,思路也清晰,像个正常人。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跟郭元荣交流?

彭宝泉: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就聊天了。我问他什么原因进来的。他说他做过老师,后来被调到建设局,因为看不惯领导作风,就牵头写了举报信,举报领导受贿。后来,他就被送进精神病院,断断续续在里面呆了十多年。他已经习惯了里面的生活。我问他想不想出去,他说无所谓。他还说,你们都被关进来了,怎么救我?说话的时候,他表情淡然

新京报:郭元荣在医院时的生活怎样?

彭宝泉:就是每天吃药,到处走动。他跟医务人员比较熟。他特别讲究个人卫生,虽然穿着深色病号服,但打理得整齐、干净。每次看到时,他头发一丝不乱。听护工说,他在里面工资照拿,住院的钱也是政府给的。

虚拟女子“卖身救父”

新京报:你们为什么要救他?

彭宝泉:儿子10岁的时候,他就进了医院,离婚了,没法照顾儿子。他有个遗憾,觉得对不起儿子。这样毁了他们两代人。我很同情,所以想把他救出去。我也是被媒体和网友搭救出来的,觉得应该帮帮同样遭遇的人。

新京报:你们如何“营救”的?

彭宝泉:一开始在天涯论坛和自己的博客中发帖子,希望引起媒体和网络的注意。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发帖的?

彭宝泉:去年七八月份。因为当时没有跟他的家属取得联系,掌握不了细节,所以,内容只是写一个正常人被关在精神病院10多年。放在网上半年,没反应。

新京报:后来呢?

彭宝泉:后来联系上了郭元荣的妹妹。了解情况后,我们做了个评估,发现一个问题:到底谁有权力送他进精神病院?竹溪县公安局在这个事情上是有漏洞的。按照法规,必须要郭的直系亲属授权公安局。另外对郭实施的医疗行为,也需由郭本人签字同意;本人没有能力的,也必须要有亲属的书面同意。竹溪县公安局没有做到。为证实这个,我问他妹妹,谁送郭去精神病院的,她回答说是公安局。我们还联系了护工,他们也说郭因为举报被送医院。这让我们的营救活动有了法律依据,我们感到这是一次正义的行动。

新京报:后来计划又改变了?

彭宝泉:要救他,就要引起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改姿渣。我们曾经找过媒体,那时候他们觉得没有新闻点,没有关注,单凭我们无法救出来。我们了解了郭元荣家属情况后,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这是“郭喊冤”的谐音。他妹妹是老师,儿子现在24岁。我们把这些情况组合到“郭寒韵”的身上,写上年轻貌美,是为了增加关注度,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新京报:然后还有了以身相许?

彭宝泉:教师出身,有文化,却要以身相许,这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是一种下跪式的反抗。假想她上访不行、打官司也不行,所以核悄只能卖身求助。这种虚拟,实际上是根据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实情况和我们亲身经历来的。

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

新京报:这样帖子就引发了关注。

彭宝泉:帖子被一个知名网友发现,他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就把情况告诉了他,他又告诉了一些媒体。

新京报:当时其他人知道“郭寒韵”是虚拟的吗?

彭宝泉:跟那个知名网友说了,其他的都不知道。这个策划没跟任何人透露,想追求突然性和轰动性。

新京报:可是报纸都是奔着“卖身救父”这个才进行报道的。

彭宝泉:是的,当时还有记者担心,别人会为了他女儿来报道这个事。

新京报:媒体起初怎么介入此事的?

彭宝泉:大多是电话采访,也有记者1月3日到了现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相关材料,记者想去的地方我们就带过去。

新京报:后来人被放了?

彭宝泉:家属曾多次找医院要人,医院让他们找公安局,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模一样。后来,医院迫于压力放了人,今天(1月4日)早上8点之前出来的。可能有人给家属做了工作,他们现在不愿意接受采访。

新京报:有人认为你们用这种方法救人属于欺骗和散布谣言。

彭宝泉: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都没问题。如果正常手段有用,我们也不会走这一步。我们虚拟一个人是文学创作的过程,是创造和现实的结合,这种方法说出事实,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新京报:今后还会用这种方法救人吗?

彭宝泉:开始时,我们没有创新,用以前老办法发帖反映情况,没有人关注。吸取经验后,我们明白需要不断创新。

引发反思

精神病院不是监狱

要不是一篇网帖,郭元荣的14年精神病生涯,恐怕还没到头。当年将郭元荣送入茅箭精神病院的经办人、时任竹溪县公安局政治保卫股股长的何家华,现在已官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很显然,他已然忘记了郭元荣的存在,看到网帖说郭元荣“还在里边”,才恍然惊觉———“关这么久我都没想到。”

为什么想不到呢?首先是把人送进精神病院,很容易;然后是大多数精神病院,太神秘。

竹溪县目前已成立了调查组,我们还不清楚首先要查清的是什么,是不是首先要查查当年凭什么把一个“没有暴力倾向”、只是行为异常的人,就这样送进了精神病院?当年茅箭精神病院的精神科主任和其他几位专家,在一家邮政招待所里是如何作出郭元荣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鉴定的?这种病,是不是一定要强制住院?

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人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早在1985年就起草了《精神卫生法》草案,但至今26年仍未出台。有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可强制性住院的收治惯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医院从来没有被授予抓人的权力。“这确实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这也是需要规范精神病人送治程序的根本原因所在。”

郭元荣的故事似乎在说明:进精神病院容易,出来就很难。它似乎已经不是医院,而是监狱。即便是监狱的犯人,也都有个刑期,为何对这些病人,反倒常常是可长可短的“不定期治疗”?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当郭元荣的家人苦求医院把亲人放出来时,竟得到“人是公安局送来的,要公安局同意”的荒唐答复。笼罩着这样阴森气息的精神病院,怎能不令人毛骨悚然!

所幸的是,郭元荣在今年元旦过后终于与家人重逢了,2011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属于郭元荣一家,但愿也属于所有正常或“不那么正常”的人。

另一种声音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公务员郭元荣,疑因举报领导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后于4日被接回家。但是,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赶到鄂西北山区的竹溪县实地调查时发现,郭元荣虽然被关进精神病院情况属实(目前已出院),但并不能排除其精神障碍嫌疑。

当地:这个上访者行为异常

在竹溪县公共安全专家局,“中国网事”记者看到郭案的卷宗,共有厚厚的4本。

据竹溪县公共安全专家局副局长李迎东介绍,郭元荣现在被很多网民口口相传的“上访”行为,其实主要是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以写信、发电报、写请愿书、最后通牒等形式,毫无根据地污蔑、攻击很多国家级领导人,语言偏激、言辞失常,还凭空捏造“反腐护法请愿团”虚假事实。

记者在郭元荣当年一封发往全国政协电报复印件上看到的是如下内容:“某某结party乱纪,应当撤销其职务,我等才会放弃过激行为,否则集会、放火、杀人将出现”。署名是“竹溪请愿团郭元荣”。类似的信件、电报资料有厚厚一本,涉及内容确实让正常人匪夷所思。

据介绍,在郭元荣无休止地写信、发电报、写请愿书、发“最后通牒”后,1996年竹溪县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对郭元荣进行了传唤、讯问,对其住所和办公室进行了搜查。查获收缴信件、电报底稿114稿、题为《最后通牒》等油印材料182份。警方分析后认为,郭元荣1994年离婚后,个人生活出现危机,心理失常,思想偏激,有出现精神障碍的嫌疑。

随后,竹溪县公共安全专家局委托十堰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司法精神病鉴定所对郭元荣进行医学鉴定,结论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无责任能力,预后差”。1996年11月,根据医学鉴定结论,郭元荣被送进茅箭医院强制治疗。此后,根据家属的请求,郭元荣在1997年至1998年间曾多次出院,但都因其行为异常被再次送进医院。

记者:不排除精神障碍嫌疑

1月5日夜间,记者在郭家见到郭元荣。他打理得比较整齐、干净,头发一丝不乱,与记者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聊天。郭元荣说,回家感觉肯定是比医院里强,有家的温暖。郭元荣还说,虽然他住了10多年的院,但go-vern-ment每个月工资照样发,没间断,单位的福利房也能享受。

与郭元荣交谈近一个小时,记者感觉他与人沟通没有障碍,但涉及写信上访问题时回答明显异常,非常令人费解,着实让人无法排除其精神障碍的嫌疑,比如当记者问他凭什么状告那些人时,他回答说是“看电视的时候看出来他们有问题”。郭家亲属也表示,郭元荣性格具有双重性,平时跟朋友、同事都很和气,面带微笑,但有时非常暴躁,不可想象,在公共安全专家部门看到郭元荣写的那些信件时也非常吃惊,想象不出他会这样做。

李迎东表示,当年送郭元荣入茅箭医院强制治疗,都是依法办事。

“民女卖身救父”的策划者给“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的郭元荣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加入诸如“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等吸引“眼球”的内容。据策划者称,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让更多的网民来‘围观’,进而引发媒体关注”。

郭元荣是否为精神病人,目前当地go-vern-ment和家属各执一词。尽管当地go-vern-ment迫于舆论压力、担心“把事情搞大”而同意郭元荣出院,但是要澄清郭元荣是否是“冤枉”,急需权威部门对郭元荣再次进行精神病鉴定。在没有更权威鉴定结果的前提下,先入为主坚称郭元荣“冤枉”、要对郭元荣进行“营救”,这种单方面定性显然为时过早。在一个法治社会,靠欺骗和散布谣言来操纵民意,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无论最终郭元荣是否被鉴定为精神病人,但是“民女卖身救父”整起事件用谎言和欺骗博取网民同情和义愤,博取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必然会留下隐患,不仅伤害网民情感,而且使网络畅通民意的功能大打折扣。

那些自诩得意的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的背后,是否有利益纠葛、是否有更多参与,有关部门应一查到底。网络不是私器,而是公器;不应是谎言的“卖场”,必须坚守起码的公序良德、法律底线。任由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可能一时能满足某些人的目的,但最终结果不仅不利于构建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而且会阻塞公民通过网络维权的渠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