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汉时期名医有哪些?

138 2023-11-24 09:51 admin

1、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2、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兆模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芦裂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着作,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着作。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着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与多种杂病的诊治规律,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晦床医学的基础。陪猜闭

许多著名方剂在现代人民卫生保健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剂型上此书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伤寒杂病论》对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吹耳等治疗方法也有许多阐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仲景

1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2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腔枣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3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嫌圆山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4【郭玉】东汉芹中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北)人。 当世名医。少从程高学医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医道高明,兼重医德。病者虽贫贱,亦必尽其心力诊治。卒于宫。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称为“涪翁”。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涪翁“所居处为渔父村”,“在涪城东四里”(《三台县志�6�1方使》卷9),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后汉书�6�1方伎列传》),绵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涪翁列入南山十贤堂,又有“涪翁山石刻”、“汉�6�1涪翁像碑”等胜迹。 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死在官任上。5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李巨来《书古文尚书冤词后》) 。

1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腔枣。2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嫌圆山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3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4【郭玉】东汉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北)人。 当世名医。少从程高学医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医芹中道高明,兼重医德。病者虽贫贱,亦必尽其心力诊治。卒于宫。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称为“涪翁”。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涪翁“所居处为渔父村”,“在涪城东四里”(《三台县志•方使》卷9),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后汉书•方伎列传》),绵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涪翁列入南山十贤堂,又有“涪翁山石刻”、“汉•涪翁像碑”等胜迹。 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死在官任上。5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李巨来《书古文尚书冤词后》) 。

华佗,张仲景 郭玉 皇甫谧

东汉时期出现了三大名医,除大家都知道的棚轿拿“医圣”张仲景外,还有两位被仲景...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链搭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帆腔身麻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