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扎染是什么工艺?

来源:www.jobdf.com  时间:2023-08-16 04:26   点击:2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扎染是什么工艺?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

        扎染古称扎缬、 绞缬 ,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 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 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 染色 方法,中国传统的 手工染色 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 染色 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 工艺特点 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二、扎染工艺原理及技法?

这些基本技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似梅花状晕染效果的“捧状结”,似月晕效果的“玛瑙结”,呈同心环形象晕染状的“喇叭结”,源于古代绞缬中“鹿胎”,形似鹿斑小白圈状的“鹿斑结”、白云状的“云朵结”、斑斓多彩的“包袱结”、水印状折纹的“折扇结”、条带状晕纹的“鞭子结”、明暗相间呈波浪状晕色纹样的“曲线结”、几何形连续晕染色块的“夹板结”等结扎技法

三、兔毛扎染工艺流程?

(a)活性剂浸泡:配制重铬酸钾3?5克/升、硫酸I克/升、食盐10?20克/升、表面活性剂I克/升的液体系数为10的活性剂溶液,将活性溶液加热到25°C?28°C,将毛皮放到加温的液体中浸泡3?4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捞出后拧出毛皮中的水液,再放入由10克/升的亚硫酸、10?20克/升的食盐所组成的溶液中,溶液温度保持在28°C?35°C,浸泡8?10小时,要经常翻动;

(b)清洗:经浸泡的毛皮在室温下用清水冲洗15?20分钟,拧干后立即放入染缸;

(c)染色:将染缸中加入配液,配液为含二氨基苯3?5克/升、焦儿茶酚2克/升、25%的氨I晕克/升、洗漆粉I克/升的溶液,毛皮放入染缸30分钟后,往溶液中加入6晕克/升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保持在28°C?35°C,染色3?6小时,染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毛皮;

(d)二次清洗:放在I?15克/升的洗涤粉水溶液中清洗,水温在35°C,不断翻动,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

(e)盐浸:取含纱绽油10克/升、洗涤粉I克/升、松节油I克/升的溶液,加热并不停搅拌,使温度达到80°C,再冷却到45°C,将毛皮放入溶液中浸泡I小时,再往溶液中加40?60克/升的食盐,浸泡3?6小时,经常翻动毛皮;

(f)后期处理:对毛皮进行修正,晾干毛皮后再揉软,将毛绒梳开。

四、面料除了扎染还有什么工艺?

机梭: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有牛仔布、织锦缎、麻纱等。

针织:由纱线编织成圈而形成的织物,分为纬编和经编。

非织造:将松散的纤维经粘合或缝合而成。主要采用粘合和穿刺两种方法。

编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线状物,相互错位、卡位或者交编形成的产品,或者是一根或多根纱线互相串套、扭辫、打结的编结产品。

复合织:由机织物、针织物、编结物、非织造织物或膜材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通过交编、针刺、水刺、黏结、缝合、铆合等方法形成的多层织物。

色织:对纱线进行染色,然后使用有色纱线进行织布,如很多衬衫面料、牛仔布等。

印染:织造后的面料进行印花染色,如很多很多的印花布,图案丰富多彩。

混纺:纺纱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纤维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混纺纱线织布。

交织:织布时经纬使用不同品种的纱线或纤维长丝(束)织成的面料。

五、扎染工艺的优点和缺点?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染色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独特的艺术效果:扎染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纹理和图案,使织物或衣物具有艺术感和个性化。

2. 手工制作:扎染是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使得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的价值。

3. 环保可持续:扎染使用的染料通常是天然植物染料,相对较为环保,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 可塑性强:扎染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织物和衣物,适用性广泛。

缺点:

1. 耗时耗力:扎染是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过程相对较慢。

2. 技术要求高:扎染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对技术要求较高,初学者难以掌握。

3. 染色效果不稳定:由于扎染是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染色效果可能会因为工匠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染色效果不稳定。

4. 限制性较大:扎染的图案和纹理通常是通过绑扎织物来实现的,因此在染色过程中,织物的一部分会被封闭,限制了染色的范围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扎染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但也存在耗时耗力、技术要求高和染色效果不稳定等缺点。

六、东巴扎染的工艺流程?

东巴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是板蓝根,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染缸里,掺一些石灰,就可以用来染布,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七、「扎染」工艺有哪些流程,其起源与传承历史如何?

扎染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黄河流域。但起源于具体何时,由何人创作无法定论。

秦汉

扎染“秦汉始有之”(工仪实录),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民的生活。

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证明了扎染这种工艺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即上衣)、“青裙”的记载,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在唐诗中我们可看到当时妇女流行的装扮就是穿“青碧缬”,着“平头小花草履”。在宫廷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史载盛唐时,扎染技术传入日本等国,日本将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后经日本又流传入我国云南,由于云贵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所以古老的扎染工艺在那里落户。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宋代扎染技法的采用。

明清

明清时期,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近代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有近1000多种纹样,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云南省大理市、四川省自贡市。

扎染使面料富于变化,夹染、抓染、线串染及叠染等出现各种不同的纹路效果。

化学染料的颜色全面且亮丽,但有些人依旧偏好在染布时使用天然的染料。下面是一些颜色和相应的天然染料来源:

● 黑色——鸢尾花的根

● 棕色——咖啡粉和略煮过的茶叶

● 粉色——碎的玫瑰花瓣、草莓和樱桃

● 紫色——葡萄、鸢尾花(紫葡萄)和接骨木果

● 红色——甜菜根、红赭石/红土

● 黄色——洋葱皮、辣椒粉和姜黄

浆果和樱桃都很显色,所以总被用作染料。先将它们一切为二,再浸入水中就行。但若想染料质量更好一点的话,可以将浸了浆果或者樱桃的水先煮十分钟后再过滤,之后把所得的水倒进一个单独的水桶中就可以了。

制作染料前,材料如果是根则要先将其切成小块,花则要先压碎花瓣,种子则可以先磨碎。然后和水按3:1的比例混合以产生植物物质。接着以水煮之,直到水中开始晕染出你要的颜色。这时降低水温再煮上十分钟。最后进行过滤,待染料水冷却即可。

至于赭石,若想从中获得染料也不用什么复杂的方法。你只要将它浸入水中就可以了。每半杯赭石,加入一杯的水。充分搅拌,静置三十分钟后再次搅拌。染色时只要把布浸入赭石与水的混合物中后再进行清洗就行,并不需要过滤。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古时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

常用的染料还有红花,紫草,蓝靛等。古时候的扎染技法有米染,面染,豆染等。即用豆面,石灰调成防染桨,通过花板涂在布上,然后煮染,可出现兰底白花的效果。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汉族扎染

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扎染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自贡扎染包括“扎染、拔染、防染”,是自贡汉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以隽秀、清新、淳朴、富有民间特色而蜚声国内外。

扎染大师张宇仲和扎染工作者在发掘整理民族艺术遗产的基础上,吸收了国画、装饰画、油画及现代画派的手法,形成了古朴、典雅、粗犷、动中求静、细腻恬适、抽象和具体巧妙结合的自贡扎染特色。

自贡扎染产品,除床单、窗帘、桌布、提包等各类生活用品外,还大量生产色调各异、图案新颖的花布、装饰壁挂。1986年,自贡扎染应邀赴香港展出,《文汇报》、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媒体予以了大规模的报道和宣传。自贡扎染多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工艺品,并作为特色旅游品远销美、法、德、日等国家。

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在自贡拍摄了科教片《自贡扎染》,在海内外播映反响强烈。自贡扎染历年来在各种展评优活动中,荣获“国际博览会银奖”、“国家旅游优质产品”等二十二项部级大奖。1993年,日本国乐染会主宰出原修子参观了自贡扎染厂后评价说:自贡扎染技术“体现了中国当代扎染艺术的较高水平”。

现代扎染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这三种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防染科学技术和各种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三染”、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可产业化的艺术实践活动”。——石涛

数字化处理技术产生的数码艺术也能为现代扎染艺术借鉴,并成为当代设计师创造现代扎染新图形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设计语言。

白族扎染

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合成的。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彝族扎染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特色,做工精致、当然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明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彝族扎染有蓝染、彩染、贴花等系列产品。制成品有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种面料。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花布,用来制作衣裙、围腰、被面、床单、门窗、窗帘、桌椅帽等。用扎染制作的衣裙、床单、门窗、窗帘穿在身上,挂在室内,别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日本扎染

“有松鸣海绞”是名古屋有松、鸣海地区为中心出现的扎制蓝染技术,“绞”既为扎制之意,使用木棉布料自江户时代出现以来传承400余年而不绝,现今被指定为无形文化财加以保护,更是东海道地区的第一名产。扎制技法多样,扎制出的纹样亦眼花缭乱,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鹿子扎”多用于制作和服,而“手蜘蛛扎”、“三浦扎”、“岚扎”、“筋扎”等等则是运用传统技法。多数的手工职人自年幼便开始研习,磨砺数十年间的手艺方可出师。至今仍然活跃于手工扎制第一线的,也多为行已七八十岁的长者。采用分业制的有松鸣海绞蓝染,正是依赖着诸位熟练职人得以延续。

印度扎染

在印度,扎染工艺直到今天仍在印度民族服装上广泛地使用。印度的扎染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巧,其中以卷扎技法最具特色,产量居世界第一。

扎染制作工艺

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先由民间美术设计人员根据民间传统和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创作,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设计好的图案,再由妇女将布领去,用细致的手工按图案缝上,再送到扎染厂或各家染坊。

浸染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如果想自己动手扎染(戴尔·沃勒)

请记住安全第一,在扎染时戴上手套,并确保系上围裙以防止染料沾到你的衣物。你可以根据喜好、织物类型来选择染料,尽量选择天然纤维的布料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你在室内或者贵重家具上进行工作,请确保在开始之前已用尼龙纸将工作区域全部覆盖。如果布料是新的,要先洗涤以脱浆。浆是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布料表面保持光泽和防止布料起皱。不要对其进行烘干,只要拧紧它去掉多余水分,然后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继续工作。

扎染螺旋形图案

在这项技术里,你至少需要三种染料和三根橡皮筋。你大概会选用T恤开始练习各种图案,因为它是最常用的扎染布料。

将你的T恤平铺在工作台中央。在T恤上选择一个中心点并把它捏住。然后手持面料,开始拧绞它直到T恤呈螺旋状。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个叉子,像卷意大利面一样拧转它。接下来,把橡皮筋套在螺旋状T恤的中央处,把T恤分成两部分。之后,用另一个橡皮筋重复以上步骤,但这一次要让橡皮筋与之前的一根交叉。将第三根橡皮筋以同样的方法操作,让它们一起构成楔形,就像切好的匹萨饼。然后,用染料使每个楔形沾染不同颜色,即相对的楔形区用同一种颜色。翻转面料,用上述方法继续操作,确保布料两面的颜色是相对应的。

用塑料袋把T恤包裹起来,让其保持湿润来慢慢吸收染料。为了保证颜色的鲜艳度,尽可能地将其静置八小时。下一步是把面料放到水中洗涤,直到不再脱色。烘干它就完成了!

扎染心形图案

心形图案与红色染料尤其匹配。洗涤布料后,把它对折成长度相当的两半,用铅笔或可溶性马克笔,在折线处画一半的心形。然后用手指从心形的“V”开始,沿着线捏起T恤,一直捏到心形的底部。紧紧抓住这部分,用细绳或橡皮筋束紧捏起的布料。再将T恤的其他部分用二到三根细绳或皮筋捆紧。将心形染色,然后在被皮筋分开的其他部分染上不同的颜色。

用塑料袋包裹T恤放置八小时。取出T恤后,按染料说明进行洗涤,直到不再脱色后烘干。

扎染褶皱图案

将一件潮湿的T恤放在工作台上。用双手将面料挤压成一团,用细绳或皮筋随意捆住,使其看起来像是一团乱布。然后,随意将染料涂在布料上,并留下一些不规则的空白区。

把T恤放进塑料袋静置六到八小时。最后,取出T恤按染料说明进行洗涤,直到不再脱色。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圆点图案清洗T恤后将其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指掐住T恤的一小部分,用细绳将这一小部分扎起来。掐住部分面积的大小就是你所想要的圆点的大小。根据你对圆点大小的喜好,可以选择掐住半英寸到一英寸之间的布料,这都取决于你。之后将染料涂在掐住的区域,或者将其浸于染料中。你可以选择更便利的方法。如果你想要环状的颜色,你可以在用细绳扎染选定区域前,先用不同颜色将细绳浸透。

现在,用塑料袋小心地把你的T恤包起来,静置六到八小时让染料被吸收。再将T恤每个同色染料的部分单独进行洗涤程序。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日式绞染图案

这个标题听起来或许有些复杂,但其实过程一点也不复杂。这种设计可以造出适用于正式的礼服裙和丝绸的优雅图案。同样地,还是用T恤来解释扎染过程。

清洗T恤之后,你需要一个像塑料管或者PVC管之类不具吸水性的管状物。用T恤缠绕包裹住管子,并用细绳或橡皮筋捆住固定。然后,从T恤两端往中间推挤它,直到看起来与管子紧紧地缠在一起。确保被压实的布料两端都系好了细线或橡皮筋。你可以多捆几根橡皮筋来做出更多的区域,但通常两根就够了。接着在布料的不同部分涂上染料,确认覆盖了每个部分。再把它放进塑料袋放置六至八小时等待染料充分吸收。然后,你可以去除橡皮筋,取出T恤按照染料说明洗涤。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条纹图案

首先,将微湿的T恤放在工作台上。像折叠纸扇一样将T恤打褶,根据你所要染制的条纹图案决定褶子的横纵方向。用橡皮筋或者绳子将折好的衣服扎起来,尽量使它们分布均匀。如果您想染出较多的条纹,只需要将橡皮筋扎得更多更密集,如果想要较少的条纹,则可以少扎一些。

将扎好的T恤放入塑料袋中,使其在吸收染料的过程中保持湿润。之后,按照染料的说明清洗布料,然后将其烘干。

扎染靶心图案

一只手握拳,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捏住T恤,然后将想要染成靶心图案的位置穿过拳眼,形成圆锥形。在距锥尖5厘米处扎上第一根绳子或橡皮筋,再向外2.5厘米处扎第二根。在两根绳子或橡皮筋中间的部分涂上染料,并可根据喜好在T恤其余部分也涂上染料。

将扎好的T恤放置在塑料袋内静置八个小时。根据染料说明清洗布料,洗去浮色。待T恤完全烘干后,便可穿上身。

扎染银河图案

银河图案在黑色或深色的衣服上染制效果最佳。

如果您使用新的T恤染制,需要先将T恤脱浆并烘干;如果使用旧的T恤,则直接进行扎染即可。

捏住T恤的中间或者您希望染出银河图案的地方,然后将T恤拧成螺旋状。

在喷雾瓶中混合等量的亮色染料和漂白剂,喷在拧好的T恤上。每隔十五分钟将T恤打开一次,确认染色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

洗去漂白剂,然后按染料说明再洗一次。

为使图案更加美观,可在烘干T恤后,用不同颜色的染料点缀“银河”,营造“星星”的效果。黄色、橘色、亮红色和粉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扎染技巧和诀窍

——您可将两种图案混合出新的设计,比如用深色将螺旋图案和小圆点图案混搭起来。

——在明亮色调的布料上使用亮色染料扎染,能体现春夏质感;在深色的布料上使用鲜艳的染料扎染,能营造秋冬氛围。

——牛仔裤非常适合使用皱痕和条纹扎染。

——为了准确清晰地扎染出图案,您可用胶带将不需要染色的部分贴住,防止染料渗透到白色布料上。

——想要在扎染的布料上创作出好看的装饰,可以在扎染前,用强力胶在布料上以画点的方式画出螺旋图案、花朵图案或者各种可爱的图案。因为胶水覆盖的地方能保持布料的原色。

——在靶子图案的靶心外,以4厘米为间隔扎更多的橡皮筋或绳子,染制出多环图案。

——漂白剂会损伤衣物。注意在扎染银河图案的过程中,不要让漂白剂在衣服上停留时间过长,应及时清洗。

——尝试将扎染和喷染结合,不仅能给您的衣服增加颜色和图案,而且过程会非常有趣。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以免形成色彩冲突。

——如果使用天然染料,尽量将染好的布料在温水中隔夜放置以染出更鲜艳的颜色。

——扎染过程中,手边常备漂白剂来清洗不慎染到的部分。

——为了尽可能少弄脏周围物品,您可将染料放在喷雾瓶中,直接喷在扎好的布上。

扎染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王利)

一、扎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扎染工艺的特殊性,对纹样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一些在纸面上或电脑上可以完成的图形效果,很难通过扎染的工艺来实现。所以,从扎染纹样的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充分兼顾到工艺及制作的局限,考虑到各种操作环节的可行性。为了确保预期染色效果的实现,应以便于操作为原则。

1.纹样不适合扎结

如图4-12、图4-13所示中的虚线部分既是纹样的轮廓又代表缝制的轨迹。缝制只是扎结的基础,如图4-12所示中的交叉线过于多,会给抽紧、扎牢带来麻烦。其结果会导致操作过程的混乱,失去操作的可控性。同时,也会造成染色效果的不理想。

在纹样选择和处理时应结合扎结的方法,适当拆解和变化原有的纹样形状,形成相对独立闭合的部分,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有纹样的特征,把不可操作的图形变成可操作的图形

不可操作
可操作

2.扎结牢度不够

扎结牢度不够是扎染尝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选用较薄织物和渗透性能较强的染料时,常常会由于扎结牢度不够、染料过于渗透导致纹样模糊,从而影响染色效果。所以,扎结过程中应根据选用的织物类型、薄厚,染料的渗透性能,及纹样的预期效果掌握扎结的松紧程度

3.针距不恰当

缝扎是扎结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技法,使用缝扎的方法可以缝出不同的形状。但缝制时针距大小的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到纹样的表现力。针距过大,往往会使纹样散乱,失去应有的形状;针距过小又会给织物的遮挡、防染带来困难,失去纹样的模样

二、染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染色效果不均匀

染色不均匀是相对于预期的最终染色效果而言的。由于织物的遮挡、叠压、扎结,往往会形成相同纹样部位的织物染色不均匀,影响作品效果的完整。尤其利用折、叠类的扎结方法进行扎结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染色前对扎结好的织物进行适当的整理,尽量使预期相同染色效果的织物部分处于相同的染色条件下,这是十分必要的,是染色前对扎结好的织物进行处理的不可缺少的操作环节

2.染色时间把握不当

由于染色时间短,造成染料没有完成充足染着的现象,容易使染出的作品显得苍白。染色效果则没有层次和变化,也体现不出扎染工艺的特色,而染色时间过长,由于染料对织物的渗透,也极容易失去纹样恰当的面貌。所以,应该按照所选择染料的染色工艺要求进行染色的操作。当然,有些特殊的扎结方法,染色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经验,灵活适当地缩短或加长

优秀作品

中国云南扎染织物
中国云南扎染织物
日本双日出纹扎染织物
日本室町时代扎染织物
塞内加尔扎染织物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一些多元素且颜色严厉的扎染作品,太吵闹了,而且不适合日常穿。

我从王利先生书中现代扎染作品里找了几个我比较喜欢的纹样

都看到这里啦,悄悄给你推荐两个宝藏up主,她们都自己尝试去做扎染。

李蝈蝈想当红军咕唧

陈攸染

八、分散染料扎染工艺流程?

分散染料染色工艺 生产涤 棉什色布,通常先连续轧染分散染料,通过高温焙烘箱,对涤纶进行热熔固着。染色批量较小时,改用高温高压卷染机。

在涤纶染色完成后再按棉布染色条件,进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烘干后还原汽蒸,或湿轧还原液汽蒸。

中、浅色涤/棉布有时还可采用后丝光工艺,可达到匀染度好的质量水平。

由于涤/棉染色布全面经过还原汽蒸和皂洗,故染色成品的各项牢度都比较高,不必再还原清洗。

九、扎染工艺分为哪两个部分?

扎染

扎结和染色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十、叙永为什么叫叙永?

叙永之名,始于明天启三年(1628年)。据清康熙《叙永厅志》载:“改土归流,以叙(州)郡丞驻永(宁)治之号叙永厅。”即以叙州府之叙,永宁之永为叙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